Friday, June 05, 2009

my list icon

my list icon for scribe template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Design Consultancy

Saturday, August 05, 2006

強人

Friday, May 12, 2006

design groups

humor

furniture

Monday, July 18, 2005

現實狀況

沒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學生畢業後
要在紐約找到工作
非常非常困難
歷年來成功的
寥寥可數

Pratt研究所有mentor制度
一個高年級研究生帶兩個新生
幫忙適應環境、提供資訊、回答各種問題
我的mentor剛好也有修模型課
很有緣份
今天和他聊
獲益良多

他提到亞洲學生和美國學生在在學校容易形成對立
有些亞洲學生覺得自己懂得多、技法強
往往看不起美國學生
覺得他們圖畫得不怎麼樣又不懂生產製造
有些美國學生則覺得亞洲學生想法死
語言又破
互相看輕的結果
到頭來往往是亞洲學生吃虧

因為亞洲學生太重視功課與成績
加上跳不出框框
走不出自己的風格
找工作時非常吃虧
國外公司看作品集
傾向看創意、美感、與風格
實際的東西工作後自然會懂

邏輯很簡單
頂尖的設計師
不需要在學校全職教書領少少的薪水
只會亦步亦趨跟著老師走乖乖聽話
不見得能成功
達到老師的要求不夠
要比老師還好才行
拿著作業累積出來的作品集去找工作
跟所有同學都一樣
優勢在哪裡?
所以不要只會聽話
要清楚自己要得是什麼
然後善用學校的資源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不要對學校期望太高
許多留學生抱著美好的憧憬出國
期望能夠交到外國朋友、體驗不同文化、受到好一點的教育、找到好工作
到頭來往往發現同學朋友熟的就是那幾個
常常還都是同鄉
研究所兩三年念下來
每天平均睡三小時
連天亮的樣子都沒見過
更別說體驗紐約的多采多姿了
老師上課很隨性
強調學生自動自發
要求不一定比國內嚴格
如果英文不好
根本學不到什麼
畢業後有九成五的機會找不到工作
只好摸摸鼻子回國
要作最好的準備
最壞的打算
才不會失望而歸
還勸我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參加比賽
大多數設計比賽只是公司廉價偷大家的想法的賤招
順便幫公司作宣傳
好好準備作品集去面試比較實際

回來跟室友Christina分享
她也很贊同
說在奧地利
喜歡的科目都拿A
不喜歡的科目拿D也不在乎
還沒畢業就有四五個工作等著她挑
公司看的是作品集
根本不管你分數是多少
她勸我聰明地工作與學習
盡量充實自己成為一流的人才
多認識重要的人
創造機會

很幸運能在開學前聽到這麼中肯的建議
喜歡艱難的任務與不確定的未來
覺得整個人的鬥志都被點燃
快變成超級賽亞人了呵呵
不怕挑戰
怕的是平淡與無聊
這麼刺激的環境
放手來玩吧

Saturday, July 16, 2005

迷路的幸福

剛到紐約落腳
想買什麼
想到哪玩
都得事先詢問、規劃
然後拿著地圖一路尋尋覓覓
地鐵尖峰離峰時段複雜的更動
過站不停、路線交換不給轉車的錯愕
讓無法到達目的地的遊客傻眼
只好來來回回換車、不斷向其他乘客求助
結合異鄉人的徬徨與觀光客的笨拙
樣子一定很好笑

回想自己在台北 可是一尾活龍
住在市中心
大街小巷都熟悉
無論要去哪
根本不必思考
只需用小腦就能前往
摩托車油門一催
巷子鑽一鑽
人行道滑一滑
警察躲一躲...
保證二十分鐘內準時到達
否則送披薩折價券一張!

有段時間
為轉行與申請學校的事忙得不可開交
一切都不確定 反對的聲音又比鼓勵的多
開始懷疑自己幹啥沒事找事...

某天下班途中
在基隆路紅綠燈的漫長等待中發呆
忽然驚覺自己的生活
只是一再的重複
每天上班、坐在辦公室、午餐、坐在辦公室、下班
或休息或運動或找些休閒活動打發時間
週末找朋友參加一些活動...打發時間
每年跟團去國外拍拍照...看起來還是在打發時間...
什麼時候開始
時間成了用來打發的東西
新鮮的東西越來越少
生活只剩安逸與習慣
難道我要繼續這樣過二、三十年
然後老態龍鍾地對自己說
現在終於有時間來實現自己年輕的理想了...

那次的反省是一大震撼
讓我堅持轉行出國的決定
不管多辛苦多曲折
出來後才發現不虛此行
也許將來還是會過著重複的生活
但絕不是現在

從大一開始、研究所、到畢業後三年
都沒有找到自己很感興趣的領域
雖然生活很好
還是難免覺得空虛徬徨
慶幸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方向
也在找到方向時放手去做

人往往追求熟悉與安全感
但迷路
也是一種幸福
經歷過
回頭看
就會明白

Thursday, July 14, 2005

美術史

Pratt的Writing Center提供學生兩個科目的免費家教
寫作與美術史
由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擔任
一週一次 一小時
很貼心的服務
特別對外籍學生來說
寫作家教協助短文、研究報告、甚至畢業論文
美術史家教能幫忙解決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不足的困擾

我的美術史家教Dominica是大學生
主修攝影 打扮得挺酷 非常盡責
拿來一本厚厚的藝術史
很耐心從埃及藝術開始
挑選具代表性的繪畫或雕刻
講解西方美術的發展的輪廓
她講話的速度極快 情感豐富
介紹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時
流露出衷心喜愛的強烈表情聲音
很感人

也許受限於科系
也許東方人對感情的表達較含蓄
在台灣念理工時
很少能遇到對美術作品有同樣強烈感動的朋友
在這裡只要談到美學
處處是知音

家教完畢
到soho區與Christina會合
出地鐵站
迎面而來的路人打扮穿著之講究
有讓人置身仙境的錯覺
我們找了家咖啡店欣賞俊男美女
聊到剛剛上的藝術史
才發現最好的家教原來就在身邊
Christina仔細幫我補足藝術演進背後的歷史背景
從法老講到希臘城邦、羅馬帝國、教會興起、十字軍東征
幫抽象的流派演變鋪出具體的軌道
並建議把希臘羅馬神話當枕邊小說看著玩
對西方文化瞭解會更深入
最後我們交換對東西方宗教差異的意見
結束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覺得增加了一甲子功力呵呵

這些歐洲人進大學前要學好幾年的拉丁文
很重視文學、史地教育
並不是死背 而是培養思考與批判的能力
細節、年份、人名Christina並記不精確
總是一句「我回去可以查」帶過
但大觀念非常清楚 很有自己的想法 分析能力強
很會問問題 擅長比較不同文化的差異
如果我們的中學生
能把死背細節的時間都拿來問問題、思考、辯論
而不會被煩惱進度的老師刁難
那該有多好...

對自身文化的瞭解與深厚的人文素養
是孕育建築、設計大師的沃土
專業再強
沒有自己的想法
易淪為工匠
但個人再怎麼努力
若大環境沒有讓設計師出頭的市場與機制
例如盜版與抄襲
少數人為了眼前短暫的利益
攫取了整個經濟轉型與提升所需的資源
到頭來所有人受害
再有天分的人
在一個惡質的環境下
往往也只能當工匠
太可惜了

聊夠了
接著逛遍Soho區與百老匯的酷店
順便偷偷對路人品頭論足
然後回家煮晚餐看Seinfeld
好開心的一天
用力追求喜愛的領域
同時輕鬆享受生活
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留學

留學生活很辛苦
即使撇開語言隔閡不談
要適應新的環境
就已經是對自身能力與個性的全面大挑戰
凡事要小心再小心
double check再check
不再有人幫忙提醒留意小細節
超過時效 罰款處分毫不寬容
有預感不對勁的事
不去緊盯著妥善處理 就一定會出錯
得花數倍的心力才能挽救

懶得料理家務?
現在一切都要自己來
喜歡拖延作業?
稍一延遲 更多作業馬上堆積如山
做事沒有效率?
就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在家裡收拾爛攤子
不敢拒絕?
數不清的邀約與活動會讓人精疲力盡
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那麼花了大筆學費 也不見得能學到想要的東西
課堂上不敢發表意見?
活潑的外國同學馬上讓你變成空氣隱形在教室角落

國外同學並沒有比較聰明
但積極主動爭取自己想要的
絕不落人後
大學不是由你玩四年
研究所更不是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念的
設計教育給的是第一手的業界師資
學術環境提供實實在在的傳承、良好的資源與十足的壓力
程度不夠 當掉就是當掉、沒有補救也沒什麼好說情的
與國內的環境兩相比較
距離自然越拉越遠